天富资讯

联系我们

天富招商QQ:2168525397
天富主管QQ:2168525397
邮箱:2168525397@qq.com
地址:菲律宾马尼拉皇冠经济开发区天富娱乐大厦D座10字楼TFF10086室
在线咨询

天富平台注册|朱湘山:在河之洲

发布时间:2023-04-29 访问量: 来源:天富

天富娱乐平台注册报道:

喜欢在春天的时候回到荆州古城,氤氲的空气、原野疯长的油菜花、奔流不息的长江水,还有中午晒得人皮肤隐隐作痛的阳光,一切显得那么炙热,那么熟悉,那么和谐,恰到好处。

很多时候,我会沿着城墙下的绿荫小道走下去,不知不觉中走过一道道小桥,视野就会变得宽广起来。在古城墙的脚下,安静睡去的是古城曾经的文明。历史的硝烟仿佛刚刚散去,那凤舞九天的乐舞仿佛正在开始。

站在临河栈道边,我仿佛听到远古的文明正在古城墙下发出悠长的回响,听到滚滚东逝江水的风吹浪打之声,听到这座穿越世纪、望向世界的古城的深沉呼吸。

在那些历史故事中,多少人随着淘尽风流的浪花远逝了,多少事物在古城的记忆中一点点剥落,然后一点点被微凉的江风消蚀。此刻,从街角传来乐舞声,悠然泛起的似乎只是一份专属于这座古城的独特记忆。

碧水荡漾的护城河边,芦苇在悠闲地摇动着叶片。这从《诗经》里繁衍到当代的精灵,不仅见过大世面,经历过岁月风雨,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:兼葭。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”。当秋天来临的那一刻,荻花萧萧飒飒,如雪如烟,洒落一地寂寥,满目苍凉。

古城的东边,也有一个从《诗经》里流传下来的名字:关沮。资料显示,在沮漳河注入长江之处,有一地名叫关沮,坐落于荆州城东北郊,长湖之南,现为关沮乡政府所在地。《江陵府志》内有记载:“关沮,古地名,由来亦不可考。”当地老人说,过去该地名一直写作“关雎”,后来嫌麻烦,改写为“关沮”。天富

从中国地名命名常识来看,该地名的由来不外乎两种解释。一是该地或者沮水两岸就是《关雎》歌谣的产生地,后来这个歌谣传唱神州大地,索性便以“关雎”来命名。二是地方统治者为正乡风教化,启智开愚,便用这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”的《关雎》来命名该地;或者该地本就是礼乐教化之乡,为树立榜样、楷模,遂以“关雎”命名之。

楚地多水,原本在水一方的沙洲,随着沧海桑田,湖山裂变,在过客匆匆的千百年中,随着城市的诞生、发展或是潮起潮落,清洗了刻满斑驳记忆的时光,而后河流隐退,大地崛起,才有了今天的沃野相连,阡陌纵横,并且,为人们留下一些可资凭吊的风景。

如今,当我走进关沮,可以想象的是,在这块曾经诗意葱茏的土地上,既有过“关关雎鸠”的琴瑟和鸣,也有过鼓角争鸣的战云硝烟,还有过创业者的艰难跋涉与月下吟唱。

夕阳余晖里,古城风情万种,那些淡雾间的亭台楼阁、高树低花,那春光里的流水小桥、民居古渡,无一不可入画。荆州人津津乐道的地方,正是古城这些独特的景象。因为美得别致,它曾经成为一些电影和电视剧的取景之地。天富

关沮并不大,坐落在荆州城东、沙市以北的低洼处,最高处海拔45米,人口不足两万。镇子里散落着新修的民居,也散落着一些古墓群、古庙宇的遗址。一条司空见惯的水泥路穿镇而过,路两边排列着超市、歌厅、理发店、卫生所、餐馆以及摩托车,装点着绵绵延续的生活。生意最好的一家餐馆,墙壁题写了这样几行诗句:“三月,杨柳依依,花草萋萋,谁在三月桃花盛开,许下一生誓愿,从此天涯执手。”很有些文化气息。

走进店内,老板娘目光含春,顾盼生姿,让人想起诗经中“巧笑倩兮”的句子,进店客人少不了频频回首。聚餐人围桌而坐,推杯换盏。碰杯的弧线筑起情感之桥,饮下的美酒在体内燃烧。他们暂时忘却白日烦恼与窗外的喧嚣,将彼此滞留在流逝的岁月中。曲终人散时,喝高的人们会相互扶着告别酒店,脸上挂着依依不舍。有的晃荡着骑上摩托,有的钻入路边等候的轿车,引擎声回荡在夜空,载着他们驶往——梦乡。

另一边,哗哗的麻将声响起来,如同开闸的河流,从酒楼的包间里,从一家家亮着灯光的窗口里流出,激活百姓人家的寻常生活,呼应着荆州古城内人间烟火的暖意。

镇外,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,仿佛一条飘带,向北连接海子湖,滋润一方平静的田园,偶尔也会将时代的洪流撩拨得活色生香。天富

相传,海子湖是三国著名将领关羽操练水军的地方,这一带的关沮口(古名关渡口)、凤凰山、洪山也是屈原先祖屈瑕的封地。走在这里,你几乎凭吊的就是一座尘封在地下的楚文化馆藏。在这块深藏不露的土地上,你会觉得,古人的脚步并未走远,俯仰之间就会捡起一段古风楚韵的吟唱和悠悠往事。

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着,诗经里那些“窈窕淑女”,怀揣着梦想行走在这块土地。她们眼里清澈如水,摇曳着希望的光芒。伴随她们的是欢乐与歌声,以及绚丽与光明。她们的身后,蛮荒远逝,文明姗姗而行,从遥远的时空一直延续到新的时代。

如今,曾经植被茂密、水草丰美的在河之洲已成传说,但在关沮的土地上,在尘封已久的沃土下被唤醒的千年文明,依旧慢慢滋润着后人的心底。按照荆州的规划,海子湖一带将会陆续诞生楚文化主题公园、旅游休闲配套区、荆楚人家民俗区三大区域,区域内将重建古纪南城,再现楚国宏伟气派的都城景象和曾经的辉煌,作为楚人的后裔,无不对此充满期望。

想起多年前的一个春天,也是春风浩荡,海子湖波光潋滟。我走进关沮,出现在眼前的还只是一幅近乎荒凉的色调:厂房七八座,物流三五家,空置的地方荒草萋萋,灰蒙蒙的阳光照出一片苍茫,斑驳的围墙落满岁月的尘灰,一条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的标语在阳光下生出若干光彩,狭窄的路面被超重货车碾成碎片,那些庞然大物慢慢驶过,凹凸的地方积水飞溅成浪花朵朵,宛如细雨蒙蒙。天富

透过灰白的日光,我看到,穿着工装带着套袖的人们行走于车间和工棚,漫步在并不通透的春光里。我离开它的时候,心里就像那条碾压过的马路,装满支离破碎的片段。

我想象并期待着关沮诗意的明天,十分强烈地祝愿它走出历史的旧光景,犹如一道残阳悄然隐退,在迷离日久的记忆中射出新鲜的亮光。

古城正待发展,新的生活正在起步。在先人遗留的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诱惑之间,尘封在光阴里的关沮或许不像“荆州古城”那样让人耳熟能详,不像“章华台”那样曾经在文化史上熠熠生辉,不像“车马阵”彰显曾经的辉煌,也不像“凤凰山遗址”拥有的传奇。

关沮,更像一册内涵丰富的书籍,摆放在历史的书架上,尘封在匆忙的光阴里默默等候,等待着有心人前来翻阅。

正是春意盎然的季节,我又一次回到荆州。

在关沮的那家酒楼里,几个中学时的同学聚在一起,50多年过去,连时光也变得温柔,仿佛温暖的水波流过,一切细碎却又温暖静好。天富

晚宴上,大家把酒叙旧,行礼如仪,谈经历,说人生,顺便感叹岁月的沧桑。当年的青葱少年,如今都成了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,按说都应该是“招孙办”的重要成员,可是一经交谈,发现我的这几位老同学很不简单,都有着不同一般的诗意人生。

同学老王,早年下乡,最后一批招工进了煤矿,在1000多米深的矿井下度过了8个春秋。后来调入一家军工企业,随企业搬迁到了荆州从事工厂管理。后在荆州购置了房产,培养女儿上了大学,夫妻相敬如宾,其乐融融。说起他的那位来自“白云边”故乡的太太,老王的脸上泛着自豪和幸福的光泽。

蔡女士,当年班上一个腼腆的小女生,下过乡,后招工进了工厂从事财务工作,在工作岗位上,利用业余时间苦学8年,最终取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文凭。她丈夫吴先生是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,二级研究员,著名的文物保护专家。蔡女士后来也加盟了先生的文物保护工作,成了先生的得力助手,经营的产业顺风顺水,许多地方文物发掘的保护现场,都留下过他们夫妇的足迹。我曾去蓬莱参观过古船博物馆,里面的古船修复保护,就有他们夫妇的贡献。

同学徐洪林,下乡后先是被招工进了煤矿,后来考入中南矿业学院,毕业后自主创业。创业伊始,万事皆难,如今关沮城日新月异的变化,就离不开这些当初蹚过荆棘和芒刺的人,离不开这些挥汗如雨一腔执着和赤诚的创业者们。如今的老徐早已鸟枪换炮,管理着一家300多人的大公司,加班加点已是常态。问起公司的经营状况,老徐说他的工厂就是生产销售一些“铁砣子”,产值也就两个多亿。天富

老王同学介绍说:老徐现在的名气可大了,比当年考上大学的同学们大得多,经常被邀回母校做励志报告,母校几次聘他当客座教授,都被他婉言谢绝。

查资料,知道老徐的企业叫九菱科技公司,是在新三板上市的高新企业,产品配套服务于南北大众等全国近20个省市100多家客户,是中部六省重要粉末冶金制品生产的龙头企业,也是荆州当地的纳税大户,企业就落户在关沮工业园。

忍不住好奇和怦然心动,于是就有了第二天去老徐工厂参观的行程。

从园林路到西湖路,新修的柏油路坦荡如砥,仿如丝绸一般光洁。道路两旁是正在盛开的樱花,人行道上的花坛里开放着月季和映山红,散发着青春的气息。香樟树林间,几只黄鹂毫无顾忌地唱着晨曲。一瞬间仿佛走进一个开放的大型园林,关沮的诗意变迁,倒有些超出我的意料。

几年前初到关沮的时候,还能看到城外稀落而低矮的农舍以及金黄的油菜花地,如今田园风光已是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过于宽阔的大街、高耸的楼房和密集的车流,以及正在施工的高高的脚手架,让初来乍到的人顿生一种陌生之慨。天富

那个我记忆中的老工业园,仿佛一个意味深长的老故事,在漫不经心的翻阅中,就这样留给了昨天。

我们很快来到西湖路129号。

正是春天,满眼都是绿色涌动,道路两边高高的樟树在风中摇曳,林间飘洒着细微的白絮,林间枝叶沙沙作响,那声音也像绿色的旋律。

路边赭色大理石的基座上,镶着公司的铭牌。门卫热情地开门迎接,说老板早有交代,请我们直接到办公大楼。

在老徐的陪同下,我们依次参观了检验大楼和生产车间。走进厂区,矗立在眼前的是纤尘不染的检验室和写字楼,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,井井有条的自动化生产线,连同那花坛中绽放的花朵,一切显示,这是一家有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公司。

在生产车间,工人们神情专注,各自忙着工作。或许是见惯了来访者,即便是他们的董事长陪同的客人也只是礼节性地点一下头,就继续忙着自己的活计。印象最深的是,一个工人同时管理着6台机器的操作,依然是忙而有序,井井有条。

更让我感动的是,在包装车间,看到不少残疾人在紧张工作。老徐介绍说,在他的公司里,总共安排有65名残疾人,这些残疾人享受着全额的社保和医保待遇,每天都是专车接送,仅此一项,解决了近百个残疾人家庭的后顾之忧,公司因此成为荆州市多次表彰过的